登录|注册

博士答疑

我的孩子才3岁,难道也会得抑郁症?

我的孩子刚过3岁,难道也会得忧郁症吗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答:

抑郁症患者,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,幼儿,也不能避免。遗传、环境等因素,会导致幼儿患病,生活中一些特殊情况,更容易诱发幼儿抑郁,比如父母离婚单亲家庭,爷爷奶奶去世,校园欺凌等等。

不过,儿童抑郁,和大人有不同的病理表现。他(她)们表现的,有时是高度敏感(对外界环境,他人评价等),有时则是焦虑易怒,莫名的疼痛,如头痛背痛肚子痛等,还有一些表现为睡眠紊乱,行为退行(如与年龄不相符的尿床、啃手指、搓衣角等)等。

 

如果幼儿出现这些情况: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耍(社交回避),厌食或过度食用(饮食行为改变),频繁逃课或不愿上课、成绩下滑,对自己做自我贬低的评价或笑话,等等,家长就应该注意,孩子是否有抑郁可能或其他的问题。

 

儿童抑郁用药,是需要非常慎重的问题,尤其是8岁以下儿童。因为抗抑郁用药,会对有些个体造成非常严重的副作用。通常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儿童抑郁的起始疗法,对于病情严重者,建议和用药辅助,联合治疗,效果比较好。

 

问:

我孩子活泼聪明,就是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,不持久,测了智商,不低,学习成绩却上不去,生活中老丢三落四磕磕碰碰的,怀疑她多动症吧,孩子还不愿意去医院,我们也不想她去看医生,听说治多动症的药物副作用大,左右为难啊!

 

答:

儿童天性活泼好动,坐不住,生活学习中发生许多问题,只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,并不是患有多动症(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),家长不必过虑,更不要轻易下结论孩子是多动症了,尤其不能动辄就考虑去医院,打针吃药。

孩子的多动、焦虑、抑郁等行为认知问题的存在,往往是一个谱系,是与非,二者之间存在一个“灰色地带”,同时,即使是同样的症状,导致其产生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样的,而且,精神类药物的使用,有些确实也有比较大的副作用,在儿童临床中,数据不多,没有搞清楚前,吃药一定要谨慎。

日常生活中,儿童多动,经及时发现并怀疑是在遗传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的,也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、饮食改善、改变认知(首选)等等,以小孩子易于接受的机能游戏等方式检测、干预、矫治,避开去医院、打针吃药的副作用,也是能够很大改善儿童多动注意力涣散等问题的。真是多动症,也是发现越早,年龄越小,矫治越被接受,效果越好。